0756-212711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描述

追查响水爆炸:涉事公司招人门槛低 安全培训流于形式

浏览: 时间:2021-09-21

【侨报网讯】北京时间21日14时48分许,响水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这些年,在危险废物处理上,天嘉宜公司一直劣迹斑斑。在爆炸发生的前半个月内,响水县主要官员通过走访调研、召开会议等方式,先后4次提及有关工业安全生产等问题,要求“问题企业”一律停产整改。

爆炸时专家正进行安全检查,多人在事故中受伤

综合北京《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爆炸当天,受响水安监局邀请,盐城市多位化工专家正在天嘉宜公司进行生产安全检查,主查硝化车间安全。就在专家们开会之时,天嘉宜公司发生爆炸,多位专家在爆炸事故中受伤。

十多年来,该园区也因屡屡发生安全事故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位央企化工安全专家认为,安全事故频发必然与地方政府疏于管理有关。2018年1月,中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曾经组织督导组对包括天嘉宜公司在内的企业进行检查,并查出该企业存在13项安全隐患。该专家表示:“企业有没有落实整改,相关部门有没有复查?这些很可能就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糊弄过去了。”

多名天嘉宜公司员工称,员工入厂后,厂方都会进行安全培训,并进行笔试考核。但这类安全培训大都流于形式,受访的员工中,很多人都已忘记安全培训的内容了。

天嘉宜公司员工严强说,厂里管理相当混乱,招的工人层次参差不齐,多数是通过熟人关系相互介绍进来的。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专业一位教授表示,他曾在几年前去陈家港的化工企业进行参观交流。在他印象里,当地的化工厂虽然数量多,但是规模都不大。“安全事故多发与当地的地理位置、人员素质都有一定的关系,素质比较高的年轻人都出去了,想招到好的工人比较难。”他说。

化工区共纳税几十亿 环保治理也花了几十亿

响水县所在的盐城市位于苏北地区。据江苏省统计局的调查资料显示,苏北和苏南虽一江之隔,但两地之间的贫富差距却已大于国内东西部的差距。经济上巨大的落差,也给苏北的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连云港市灌南县常务副县长李占超曾表示:“我们不是想选择什么产业都可以的,只要有企业愿意来,县里就很高兴。”本世纪初,灌南县刚刚开始成立工业园区时,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配套也不全,只有化工企业认为这里外部干扰少,愿意来投资。

然而陈家港化工园的存在,让响水县时刻面临着环境治理的难题。过去几年,园区内化工企业停产整顿的消息经常出现,有时是一两家企业,有时则涉及整个园区。

响水县灌河口的污染状况也日益恶化。2014年江苏省环境质量公报显示,灌河的主要入海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比十年前增长了十倍。

陈家港化工园带来的经济利益让当地政府难以割舍。另一方面,关停化工园区也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2016年,灌云临港产业园被环保督查查出问题后,开始取缔关闭42家企业,并对18家企业停产整治、17家企业转型提升。两年来,灌云县为此一共投入36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企业投入整改资金23亿元,县财政和园区投入资金13亿元。

灌云县县长朱兴波曾表示,历史与现实的教训让灌云痛定思痛。据他透露,临港化工集中区开发15年来,累计纳税几十个亿,而近两年环保治理也花了几十个亿,彻底治理到位更是需要近百亿元。

“不敢回家”的王商村村民

北京《中国经营报》报道,在响水“3·21”爆炸事故中,王商村也被推到了舆论前,也是事故中“受伤”最为严重的村子。王商村确切的名称应为“王商居委会”,人口近3000人,距离化工园区直线距离600米。村民一致称“不敢回家”。王商村一位70余岁的村民介绍,在爆炸发生后,他与家人一起选择了逃离,投奔远处的亲戚家,而当天是返回村里查看家里的物品。

他回忆说,早在响水县2011年的那次“大逃亡”中,他也是选择了逃离。村民们说,村子距离化工园区太近,园区内企业经常发生类似爆炸等大小事故,也常常传出有工人在事故中死亡的消息。村民们在天嘉宜化工爆炸时,都已经习以为常,很多村民在听到第一声爆炸声后,纷纷站在自家窗户、门前观望,或者用手机拍摄照片、视频。

“这是发生在白天,要是在深夜爆炸,就更可怕了。”村民们仍心有余悸,事发时,住房前的卷帘门直接冲击到室内后墙上,后门则直接飞出屋外。

当地人介绍,紧邻化工园区的村子包括王商村、沙荡村等,人口1万余人。村民们回忆称,村子虽然紧邻响水县一定规模的化工园区、化工企业,但是园区内企业大都拒绝当地村民进厂就业,而是吸纳了更多来自江苏徐州、安徽等地的人。据了解,在此次爆炸事故中,死亡、失踪名单中,少有上述村子的村民,他们大多是在爆炸冲击波中受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