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6-212711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描述

停车产业投资的那些坑,你知道吗?

浏览: 时间:2024-05-23

停车产业可以说是中国目前的一个投资热点。中国建筑(旗下中建钢构)、中国铁建(旗下阿达驻车)、中国交建(旗下振华重工)以及中国葛洲坝集团、首钢集团等央企及大型国企,纷纷涉足停车产业。停车产业可谓风起云涌。

但是,停车产业在热火朝天的表象背后,却有深深的隐忧,主要表现为两大效应:围城效应、冰山效应。这些,都可能是隐藏在停车产业投资中的大坑。

围城效应

围城效应,源自于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是指在一座围城中,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反映在停车产业投资中,就像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述的那样: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谁是城外的人?谁想进入停车产业这座围城?

城外的人基本特征如下:对停车产业充满美好憧憬,相信这座金矿一定能够给自己带来巨大财富,同时还是互联网经济的入口,可以通过停车产业介入车后市场以及周边市场,具有强大的长尾效应和辐射功能。

首先是车桩位一体化。停车场是机动车的停放场所,同时还是新能源机动车的充电场所。占据了停车场,就占据了充电桩,同时也把控住了机动车。

其次是汽车租赁及汽车共享。日本最大的停车场管理公司Park24,同时也是大型汽车租赁公司。投资机构喜欢以Park24作为对标公司,希望未来介入汽车租赁及汽车共享市场。

第三是代客泊车。中国市场涌现出了代客泊车公司如e代泊、悠泊、美泊等。产业投资机构对介入代客泊车业务充满浓厚兴趣。

第四是汽车美容。他们普遍认为,停车场同时也是汽车美容最好的场所,客户可以在做汽车美容的同时满足停车需求。

第五是储物仓储。目前确实有停车管理公司利用丰富的场地资源,开展了储物仓储服务,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

第六是自动售货机。希望进入停车产业的人们认为,停车场同时也是日常生活物品的零售场所,可以像中国石化的“易捷”和中国石油的“昆仑好客”,打造一个全新的购物场景。

第七是二手车交易。希望进入停车产业的人们认为,停车场也是二手车交易的理想场所,方便二手车存放和客户选择。

第八是汽车保险。一些大型央企认为,自身具有强大的保险议价能力,如果嫁接停车场这个分销渠道,可以把保险经纪业务做起来。

另外还有借助停车场这个场景销售加油卡、ETC卡等等。

围城外的人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看好停车产业链,认为自己一家公司可以上下游通吃,并且吃透一座城市。

谁是城里的人?谁想走出停车产业这座围城?

城里的人基本特征如下:终日忙忙碌碌,不是在竞标的现场,就是在去投标的路上。产品销售不出去愁,产品销售出去了回款也是愁。投资建设回报期太长资金链紧张,有时遇到好项目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智慧停车前途光明但是道路曲折,短期内难以找到变现渠道,也难以实现互联网经济的规模效应。明明手里有大笔资金,却找不到合适项目,无法实现有效投放。PPP项目竞标失败是一个遗憾,竞标成功却是更大烦恼的开始,投资回报遥遥无期。

车库厂商难,主要是设备销售难,货款回收难。截止2018年底,中国立体车库厂商达到630家,一年新增87家,退出34家。而立体车库制造行业一年销售也就170亿元左右,平均一个企业不到3000万。产业集中度非常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激烈的竞争导致设备销售非常困难。与此同时,由于车库厂商在停车产业链中居于弱势地位,导致货款回收困难。很多车库厂商应收账款较多,资金周转困难。

投资建设难,主要是好项目难找,回收期漫长。很多投资机构看好停车场投资建设,主要是看中停车场稳定的现金流。但是,停车场好项目难找,有停车需求的地方可能没有土地,有土地的地方可能停车需求不足。加之停车需求的分散性,决定了停车场项目的分散性。大型停车场,往往是中看不中用。停车场尽管有稳定的现金流,但是具有长期稳定低回报的特性,与高速公路和污水处理厂类似。而高速公路项目或者污水处理厂项目,项目金额大,一个项目数十亿乃至数百亿,非常适合于金融产品的运用,可以实现提前回笼资金。停车场资产分散,难以达到规模经济,也就难以运用金融工具实现资金回笼。

运营管理难,主要是规模扩张难,市场稳固难,盈利增长难。停车管理公司,类似于物业公司,属于轻资产重人力的运营公司。中国的停车管理公司,往往手中并没有自己的停车资产,而是短期租赁、承包经营甚至劳务外包。这样的业务特性,决定了难以快速扩大管理规模,甚至现有业务也面临流失的风险,市场不够稳固,盈利更是难以增长。传统停车管理公司如果不转型升级,不走无人值守、无感支付的科技道路,终将成为明日黄花。

互联网服务商也面临不少难题:短期内难以找到盈利模式,甚至客户粘性本身也存在变数,描绘的长尾效应,也远非一日之功可以实现。加之互联网停车与在线旅游(携程)、共享出行(滴滴)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停车有车场这个地理因素,阻碍了车位的自由共享。在线旅游是全国性乃至全球性大市场,共享出行是全国性与城市级并存的市场,而停车,很可能只是城市级平台市场。对于用户(车主)而言,最关注的不是你这个互联网停车平台在全国有多少个停车场,而是在自己生活工作的城市究竟密度有多大,能否顺畅的实现停车。因此,未来能够成为智慧停车城市级运营商的,可能是各个城市的国有企业,只有这些企业才能集成路内路外停车资源,以及关系公共安全的静态交通信息。而目前的智慧停车公司,可以定位为科技服务公司,类似华为、中兴服务于通信运营商一样,可以服务于智慧城市、智慧停车平台企业。

围城内的人具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深感“长夜漫漫何时旦”。看好停车产业又感觉前途迷茫,期盼行业变局带来新的希望。

冰山效应

学过物理的都知道,常规条件下冰与水的密度比一般是9:10,即冰浮在水上,有9/10在水下部分,只有1/10显露在水上面。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表象,而表现的背后都有它内在的原因。

中国城市停车难问题与冰山效应一样,具有表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如果我们仅仅根据表现做投资决策,可能会陷入困境。我们认为,停车产业投资具有以下一些隐蔽的“坑”:

1. 停车难的地方就是停车场投资的理想场所

希望进军停车产业的投资者,看到城市部分小区停车难,往往“见猎心喜”,以为自己发现了一座金矿,可以大发其财。殊不知,如果不进行全面深入的市场分析,很可能会掉进大坑。

小区停车难,究竟为什么难?如果不分析清楚,盲目投资可能血本无归。比如北京有些小区,停车非常困难,消防通道甚至花台上都停放了小汽车,可以说车位非常紧张。这样的小区,是否适合投资建设立体车库,是否就一定能够解决停车难,并且实现投资回报呢?答案是:不一定!

北京有不少小区,尽管房价已经每平米5、6万,但是停车收费标准却很低,每个月100多元的小区比比皆是。这样的小区,往往还有很多“僵尸车”(长时间停在一个车位不动)。低廉的收费纵容了小汽车的乱停乱放。

这样的小区,无法通过增创建体车库解决停车难。因为车主不会将小汽车停放到收费更高但却更加不方便的立体车库。投资者自然也无法通过租赁或者销售车位实现投资回报。

如果是医院停车难,而地方政府也支持投资者对停车收费市场化定价,医院停车场无疑是理想的投资目标。但是,也要小心部分省市对医院停车收费的行政管制,可能影响投资回报。( 参见山东省医院停车收费规定)

2. 屋价高的一二线城市停车位价值就一定高

很多投资机构在选择准入城市时,往往理所当然的选择北上广深作为目标城市,认为房价高的一二线城市停车位价值就一定高。其实未必。

正如住房的价值关键在于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车位的价值同样与所处区域密切相关。但是,不是一二线城市的所有区域车位都具有投资价值,也不是三四线城市停车位都不具有投资价值。

北京很多小区,住房价格已经很高,但是不仅停车收费未必很高,就是车位价格也未必很高。前不久有一篇网络热文,讲述北京一个车位相当于三线城市两套房子。其实,这并非北京普遍现象。

据笔者调查,天价车位所在小区在北京比较特别,一是以大户型为主(200多平米),二是住房单价高(每平米9万),每套房子价值都在2000万左右。说明这个小区居民购买力较强,对车位有购买能力,同时因为小区居民车多导致车位紧张,而有较强的购买意愿,这样的情况,车位价格达到138万就不足为奇了。据“停车邦”了解,西部一些城市,住房售价才50多万,车位价格也在7、8万,相比而言,北京豪宅的车位价格其实不贵。说什么“北京一个天价停车位=三线城市两套房”,为什么不说“北京一套豪宅=三线城市30套房”?

与车位价格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小区车位配比、小区居民构成、小区交通状况、小区户型结构、小区入住率以及汽车保有量等,而不是简单的住房价格。住房价格也是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

因此,在停车产业投资中,不烦将目光放到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专业化审视,发现冰山下面的真相,寻求真正的投资机会。

3. 依靠共享停车就可以解决中国城市停车难

中国城市停车难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车位不足;二是利用率低。但是,对于这两个原因,同样需要具体分析。

车位不足,也就是经济学上的供不应求。目前有一种说法,中国停车位缺口总数达到5000多万个。但与此同时,车位利用率低下也是非常严重,有统计说车位利用率不到50%。

其实,在车位利用率低下的表象背后,则是停车收费的双轨制甚至多轨制。很多居民小区,小区里面收费非常低廉,但是小区外面却是市场化的停车场,收费较高。这种情况下,车主宁愿占据小区消防通道或者小区外面的道路违章停车,也不把小汽车停到市场化收费的停车场。

车位利用率低下的两大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价格多轨制。共享停车只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车主可以比较方便的找到停车位,而车主是否愿意将汽车停放到闲置的停车场,还要取决于车位的价格机制。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中国交通项目主任刘岱宗认为,制定有效的停车动态价格机制有利于解决停车难问题,这其中有四大原则:一是减少路内停车需求,二是提高停车位周转率,三是平衡停车位时空需求不平衡,四是确保急需者能够快速找到可用停车位。

其中可以被借鉴的是纽约的“80%满原则”,即靠价格来调整需求,保证80%的车位被占用,同时留下10-20%以供急需。“如果车位成天都被占用,停车位供不应求,说明价格太便宜,当然供不应求,如果经常是空的,又说明太贵了。”刘岱宗阐述价格制定的标准。

共享停车加上动态的价格机制,才能真正抑制停车需求,提高车位利用率,从而缓解停车难、治理停车乱,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打造宜居城市。


AI如何持续渗透平安城市?安防企业为何纷纷“进军”商业?智慧交通除了“大脑”还该关注什么?如何抓准家庭社区安全零散的市场?

2019年5月23/24日,亿欧将举办GIIS2019中国智慧城市峰会,本次峰会将延续前两次会的主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龙头企业、标杆初创企业、知名投资人等,聚焦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平安城市、智能商业、智慧交通、家庭社区安全)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

活动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