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6-212711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描述

AI是西医的专利?道生表示中医+AI同样大有前景

浏览: 时间:2024-06-19

医疗AI的热度依然不减。就在前两天AI影像公司图玛深维又爆出融资2亿,而这已不知是今年来第几家获得巨额融资的AI公司了。

长久以来,无论是业内久负盛名的IBM Watson,还是百度医疗大脑,乃至相继融资的推想科技、汇医慧影、图玛深维,都让大家下意识地认为医疗AI似乎成为了西医的专利。诚然西医由于时间、地缘等原因,率先与AI结合,再加上体系化的病历、庞大的数据库以及各种标准化的检查结果,使西医在大数据和AI训练方面有着较大优势。

但就在西医AI如火如荼之际,依托封闭系统经验医学的中医在与AI相结合的道路上也没闲着。这不,沉寂已久的中医AI终于在前两天放大招了。

乌镇国医学院亮相

12月4日,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由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医药健康大数据分会与中医药智库分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互联网+中国医疗服务标准研究课题组”、乌镇国医学院主办的2017“国医国药智慧传承”乌镇论坛在乌镇国医学院进行,并于会上发布了“乌镇国医云脑平台”。

乌镇国医学院还设定了一个“小目标”:依托“乌镇国医云脑”的计算与服务能力,力争到2020年建立500支名中医传承团队,培养10000名学术传承人,围绕10个优势专病,形成10个创新产品,累积100万临床病案,至少在一个病种的诊疗形成革命性突破!

为实现这一小目标,“乌镇国医云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据了解,作为乌镇国学院的核心技术平台,“乌镇国医云脑”由道生医疗、金灯台信息与泰坤堂共同搭建,并汇聚承载了智能设备—“道生四诊仪”和技术引擎—“中医云脑”的核心技术,它能够读懂医学语言,像医生一样思考,像名医导师一样给出答案。作为承载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核心,截至目前已在数个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500余家中医医疗机构、10余家海外中医机构应用落地。

此外,中医+AI还突破了仅能为医生与医院所用的限制,在中长期将为患者赋能,助力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智慧的传承。

◆ 赋能医生

通过智能辅助诊断工具,可移动、便携式服务装备,远程诊疗系统,使中医师扩大了服务半径、提高诊断能力以及工作效率。

◆ 赋能患者

患者通过手机,就可以自助进行体质辨识,在线随时与医生进行便捷沟通,实时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和督促。

◆ 赋能医疗机构

通过整合医疗和信息资源可有助于龙头中医院将名老中医诊疗技术和名方验方输出下沉至基层,提高基层医师的能力和机构整体的服务水平,帮助中医院成为区域的中医药诊疗和健康服务中心。

◆ 助力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智慧传承

通过道生四诊仪客观采集诊断数据,实现名老中医医案舌脉信息可视化记录,智能挖掘名老中医诊疗规律及核心方。通过数据挖掘让“医案发声”,帮助年轻医生“领悟”理法方药规律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依托人工智能三驾马车,延伸四大核心功能

“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发展到第三个阶段,从最初的电脑端互联网到后来的移动互联网都已基本成熟,如今都在积极发展第三阶段,也就是人工智能阶段。对于道生而言,“智能云中医”的人工智能就汇集在“中医云脑”之上。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有“三驾马车”:大数据、算法与算力。而凭借着多年的行业累积以及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信息研究室、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金灯台信息等权威机构、院校、企业的合作,道生已经充分具备了启动人工智能战略的三大要素。

海量大数据

中医数据资源库中含有1000万+ 四诊客观信息/体质数据、30万+ 临床期刊文献、15万+ 临床医案、10万+ 方剂处方优化方案、8000+ 古今名医辨证规律、5000+ 中医临床指南、2000+ 系统评价规则、60万+ 中医药新闻资讯。

领先算法

已荣获国际国内标准7项、获国际国内专利20+项、专著5+/SCI收录40+/EI收录50+

强大算力

在中医药数据中心硬件设备基础上构建,计算分布式、存储PB级、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具备强大的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能力。

而如此训练出来的“道生智能云中医”,可衍生出4大核心功能,将核心功能进行不同应用场景的排列组合,就能生成不一样的智能中医应用效果,以满足各种现实场景。

感知能力—智能四诊设备,让医师的视觉和触觉得到了延伸,使中医“望闻问切”客观化和数字化成为可能。具体表现在四诊仪、便携式四诊设备以及智能舌镜等工具之上。

连接能力—通过PC,手机APP,微信,可实现随时随地进行中医诊疗,为中医医联体的搭建作支撑,以最终实现‘医-患-药’的服务连接。

语言能力—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解析中医文献和名医病历,让“中医云脑”自动理解中医语言,整理专业信息;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自动抓取新闻资讯,让“中医云脑”自动学习行业动态、指引热点方向。

决策能力—已学习了海量知识库的“中医云脑”,可根据患者四诊信息,为医生提供建议方案,包括老年人-儿童-女性-糖尿病-高血压病人群智能体质辨识、中成药辅助辨证、四诊智能辅助决策和基于名医经验的诊疗方案推荐。

四大应用平台全方位覆盖使用场景

为了针对个性化的客户群以及不同的应用场景,道生搭建了4大应用平台,为中医治未病-临床诊疗-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医医联体建设、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等领域全面“AI赋能”,助力中医医疗机构和医生提升工作效率,扩大机构品牌影响力,培养专病专科人才。同时,也着力解决中医药服务发展的4大难题:

?大数据标准化采集和智能化应用

?突破时空瓶颈扩大中医药服务半径

?名中医医经验传承与共享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实际工作中又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定制化挑选功能模块,最大程度的匹配运用场景,这也是智能云中医系统的高度灵活性和强大整合能力的体现。

基层智能中医工具箱 ——‘中医云脑’智能应用硬件端,包含便携式舌诊仪、便携式脉象仪、医生移动APP

智能四诊平台:助力大数据标准化采集和智能化应用

智能四诊平台依托于中医智能四诊设备,以中医信息采集中医AI辅助辨证与决策为特色功能点。通过客观化、数字化、标准化采集中医舌诊、面诊、脉诊、问诊信息,能够为患者进行五类重点人群的智能健康状态辨识和慢性病、常见病辅助辨证决策,并提供个体化养生和干预方案。同时,中医数字化的呈现及研究方式,进一步规范和引领着中医药的发展研究和传承方式探索。

中医智能四诊设备,从引领行业国际标准的道生四诊仪、便携式舌脉象仪至手机端智能舌镜,可有效支持三甲医院的‘治未病’科室建设;助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赋能乡镇村基层医生开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工作。

为了促进中医药大数据的建设,让中医药行业的数据信息能够标准化和规范化。道生于2013年开始积极筹备应对,并于今年6月,参与制定的两项行业标准--舌象仪、脉象仪行业标准正式实施。ISO/TC249舌象仪光照环境、脉象仪传感器两项国际标准也已正式发布。从而更加牢固了道生的品牌地位,以及引领中医药发展的行业地位。

智能辅助辨证与决策,是中医AI的集中体现,聚合了“中医云脑”的智慧应用。

?基本公卫五类重点人群智能中医健康管理服务

覆盖基本公卫五类重点人群(儿童、老年人、女性、糖尿病、高血压病),提供智能中医健康状态辨识,并提供个体化养生干预方案。

?中成药智能辅助决策系统

与中国中医科学院8年合作研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医生的辨证论治思维过程。可智能辅助诊断142种疾病(中医病名)及517个证型,并提供智能匹配的基本中成药及汤剂(203个中成药、291个汤剂)、适宜技术及养生调养建议。

?名医辅助开方

通过前期高效的医案收集,系统可自动解析‘症-证-方-药’之间的关系,构建专家专病知识图谱和决策支持方案,形成智能化应用系统;医生在临床诊断或自我学习时,可参考名中医的诊断和开方,并基于数据训练,进一步提升“中医云脑”和名医AI的能力。

?中医智能辅助决策

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合作研发,涵盖5000+中医临床指南病证规则智能匹配,15万相似医案匹配,8000+古今名医辨治经验推荐,2000+系统评价规则循证支持,300000+临床期刊文献进展更新,10万+方剂的处方优化方案。通过人工智能引擎,可识别和模拟临床情景,将临床思维人工智能化,是医学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的研究成果。

- 支持中医院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

- 支持基层医疗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 支持综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