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6-212711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描述

“智能校服”要逆天 但我们不能只看到智能

浏览: 时间:2020-12-02

【侨报网综合报道】人脸识别考勤、GPS定位、无现金支付……据媒体报道,近日,一款“智能校服”被曝出正在中国西南地区十余所中小学试用,引发了热议和关注。厂商介绍,在校服两侧肩部置入芯片后,这款智能校服兼具了无感考勤、教务管理、家校沟通等功能,旨在打造智慧校园。但另一方面,“监测限制越来越多,侵犯学生隐私”“收集的敏感数据将如何使用”的质疑也随之而来。

网民“梅花香自苦寒来”表示,处处监控学生,这是管罪犯还是管学生啊?

网民“天籁”则直言,没有边界地侵入孩子的生活,百害无一益。

“‘智能校服’让家长省力了,并获得更大权力,由此也很容易反应过度。信息化、大数据经常会形成一种权力,对身处其中的人造成一种不自觉的深入控制。孩子不是囚犯,尤其到了青春期,不应用控制的方式直接授权家长用主观意识过度干涉其生活,激发逆反心理。”网民“戴影频”说。

“如果学校可以监控学生一切,那么居委会是否可以监控居民?是否可以立法要求每个公民都必须穿这类衣服?”网民“阔天”称。

网民“寂寥悲秋”则表示, 孩子虽小,孩子有选择权,而不是按父母希望的去生活。失去自主权后,孩子的成长空间变小了,创造力受限,独立处理事务也会变得更困难。

而网民“国色天香”则建议,应该让学校校长和老师也穿上,相互监督嘛。

而在网民“海田”不能完全否定这款马甲,个人觉得应用在广大官员身上其实挺不错,能让其时时处于老百姓的监督之下。

北京新京报网刊文指出,“智能校服”让学生处于学校、家长全方位、动态监控之中,对学生管理有着诸多便利的一面。

但另一方面,也必须要认识到“智能校服”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明显的短板。

一者,“智能校服”有着诸多强大的信息收集、储存功能,比如记录学生在学校的消费及行踪等数据。因此,使用“智能校服”及相关功能,不但需要学校和家长同意知情,也须经过学生自身的知情和同意。

再者,“智能校服”如此强大的收集备查功能,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感受的可能不是校园的自由和美好,而是被监视的无力感,更有可能激起一定的反感和叛逆。

三者,虽然供应企业说收集的相关数据安全由公安部门等多重把关,但太多的现实告诉人们,这并不能确保相关信息的绝对安全。要知道,“智能校服”的监控数据为了便于家长等查询,肯定会接入互联网,而互联网中层出不穷的病毒、木马,乃至内部人为窃取等均可能会给数据安全带来威胁。

一言以蔽之,面对“智能校服”,人们不能只看到一面。让“智能校服”走进校园,这既需要有关方面将数据信息善加利用,也需要敏锐地发现潜在风险,且采取及时有效措施加以完善和规避,把风险降到最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