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6-212711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描述

高校黑科技誓必普及化

浏览: 时间:2021-03-30

【编者按】未来大学环境的趋向必定是与科技的高度融合,将感知和数据分析结合起来,为决策提供信息,优化运营和能效,并为学生、教授、职员和校友创造高度个性化的校园体验。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正蓬勃发展,“智慧XX”也一直很火热,在国家号召和政策支持下,部分高校对“智慧校园”建设开展了实际的行动。如今,一大波“黑科技”走进大学校园,让学校悄悄“变身”,然后直接成了“别人家”的大学。

智慧食堂

移动支付、大数据、智能称重等创新科技,已经成为食堂日常管理的好帮手,智慧餐厅层出不穷。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生食堂通过“智能餐盘+价格显示屏+支付宝支付终端”,给师生带来智能化、便捷化的就餐体验:智能显示屏会根据减少的菜量自动计算出价格,学生支付时无需刷卡,打开支付宝支付页面即可自动扣款。

中南大学2018年安装了自动结算装置,学生只需要将装有饭菜的托盘放在结算区,然后将校园卡放在支付区,一秒钟就结算成功,显示屏上饭菜份数、价格、余额一目了然。据悉,自动支付的核心在盛菜的盘子上,不同的盘内镶嵌不同的芯片,设备会自动感应然后转变为不同菜价输出。

智慧图书馆

关于智慧图书馆,欧美率先提出并践行,国外部分大学对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也更加成熟。而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正把智能技术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建设当中,这不仅为师生营造更好的阅读环境,更便于师生借阅图书,而且还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201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在图书馆北馆(李文正馆)门前,举行了图书馆通还智能小车启用仪式。据了解,无人驾驶智能小车搭载了智能驾驶操作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开展环境感知认知、路径决策规划,可用于图书馆日常图书通还业务,代替人工运送图书,这无疑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宣布,将百度云人脸识别等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中。百度人脸自助查询(借还)机,可以调用百度云人脸识别API接口,将人脸和校园一卡通绑定,打通图书馆馆务系统。用户只需要对着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通过校园一卡通绑定开通之后,用户个人信息随即存储到人脸识别系统中,即可实现图书借阅情况的查询及图书借阅,今后将实现直接刷脸进馆。

智慧教室

近几年,教室改造仿佛成了高等教育改革的一股潮流,大学里新建的“智慧教室”让学生很有新鲜感。

在北京理工大学的智慧教室里,同学们只要扫一下墙壁屏幕上的二维码连接手机,就可直接进行投屏。他们的课后作业和课堂上碰撞出来的火花,也可用笔写下来之后随投随讲。这间智慧教室的墙壁上有四块电子屏,在黑板中间还嵌着一块大的高清液晶电子显示屏,老师在讲课时轻轻滑动指尖,屏幕的内容就可以随意放大、缩小和翻页,和手机屏幕并无两样。该教室的桌子都是不规则形状的,学生们可以任意组合桌椅,进行“圆桌讨论”。

而且,讲台内也添加了“黑科技”,内嵌触控一体机终端系统,电脑、音响、大屏等教学相关电子设备可以一屏控制、一键开关。此外,教室前后的三台高清摄像机,可以360°无死角直播和课程录播,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人脸识别。而在40公里外的中关村校区,教务处的老师也在收看着这堂课的远程直播,真正实现了“天涯共此时”。

除了北京理工大学,还有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等一大批高校,或完成改造投入使用或规划实施,根据师生需求积极引入技术手段,倡导主动型学习。

“智慧校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除了上面说的食堂、图书馆、教室,不少高校还在宿舍、校门采用人脸识别技术,或者直接通过微信实现缴纳学费水电费、查询课表、在线选课、预约自习室、借还图书等需求……

可以看出,越来越多高校都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并在不断拓展完善,帮助学校智能化管理,以及为学校师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但在此过程中,国内高校“智慧建设”中依然存在着不足。比如,很多高校对“智慧校园”的概念理解不够全面,在实施的过程中遭遇现实问题,使得“智慧校园”建设缓慢。比如,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很多高校着力于校园设施的智能化,这无可厚非,但高校“智慧校园”战略不光要考虑硬件改造,更要注重教与学的升级。如何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和大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做好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在这一方面,国内高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关于“智慧校园”的建设,还需要高校管理者思考更多。

如何打造“智慧校园”典型

上文说到,目前国内“智慧校园”的发展还存在不足,而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学校园正面临着教育信息化和智慧化的挑战。在这一方面,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在打造“智慧校园”方面堪称典型,值得国内高校参考。

校园设施智能化,提升师生体验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智慧校园”战略,是校长迈克尔·M.克罗建设“新型美国大学”整体规划中的重要一环。在克罗的带领下,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校园里涌现出了一些创新技术和成果,融入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提升了全校师生的校园体验。

譬如,被称为“工程师宿舍”的学生公寓Tooker House,便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专门为工程系学生打造的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化生活和学习园区。该校运用复杂算法分析的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给入住的学生带来舒适的体验;支持蓝牙功能的洗衣房,可以在衣服干燥时通知学生;各处安装的“Ask ASU”的Echo数字语音助理能回答各类校园问题并提供新闻更新。而宿舍楼内设置的高速互联网带宽,可以供工程系学生同时使用多台设备,利用手头的智能设备在远离课堂的地方开展课堂项目和探索想法。

此外,亚利桑那州立大学2017年实行了一项计划:在全校的路灯上安装传感器和摄像机,记录汽车、自行车和行人的交通模式,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能源的消耗规律,在不需要开灯的时候关灯,以减少能耗。为方便教职员工四处走动,该大学提供高尔夫球车,可以在校园各处检票登车。校方为此特意开发了一个移动应用程序,能够识别哪里的车有空位,更便捷地检票登车。该校的交互式校园地图则提供了实时停车数据,并以颜色代码轮廓提示学生和教职员工哪里停车位已满,哪里还可以停车。点击地图会获得停车许可证信息,点击某个特定班车班次可以了解乘车费用,以及如何使用移动设备支付的指导视频。

技术改变课堂,提升教学品质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堪称是应用大数据分析指导教学的先驱。Me3应用程序就是该校的一个技术与大数据分析结合的典型案例。通过一个简单的网络游戏,Me3将学生与大学专业配对,让他们了解到什么样的学术道路会让他们成功。在这个系统中,学生首先从程序提供的60组根据同工作场景而设置的图片中筛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图片,这有助于程序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基于兴趣爱好,Me3推荐了三种职业道路和最适合的大学专业,并给出相关的指导规划,帮助学生达成学术和职业目标。

该应用程序还允许用户比较特定专业的课程,以及查看特定职业的平均薪酬。虽然Me3系统是针对高中生设计的,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目标很明确:通过Me3确定学生的学业和职业目标,以培养更广泛的潜在生源。

Me3代表了大学的迭代创新,旨在以明确的课程要求和提供的实时反馈帮助学生实现教育目标。正是这种创新技术加快了教育的变革速度,给大学教学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8年秋天,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成为首个使用VR虚拟实验室并在线提供生物学学位的大学。学生通过谷歌账户,登录Labster dadile的应用程序,利用VR穿戴装备,操作控制器进行实验。学生们可以如同在正常实验室那样进行各种操作,比如在显微镜下查看生物体和测序DNA,并调整时间来加速或减慢实验。这个虚拟实验室可视化展示了学生的表现,并提供相关反馈。首批30名生物学在线学士学位项目的学生已经开始使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学习,以获得全部课程学分。

不管是智慧宿舍,还是Me3的专业选择系统,抑或是VR虚拟实验室,都直接推进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向 ,这是一个未来大学环境的愿景:将感知和数据分析结合起来,为决策提供信息,优化运营和能效,并为学生、教授、职员和校友创造高度个性化的校园体验。大学的未来亟需强大的科技实力支持,只有不断地发展创新技术,不断审视、改进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大学才能更好地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相关推荐:

智慧校园的建设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智慧校园:打破“信息孤岛”,培育智慧型社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