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6-212711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描述

“留学+踢球”走红 这种成本过高的模式可行否?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7-02 分类:行业资讯
“留学+踢球”模式近来在中国足球少年间走红,但很多声音对此高成本模式存疑。事实上,若足球强国梦可通过“远游”实现,少年们为何不奋力一试?

【侨报2月28日“四合院”时评】这两年,“留学+踢球”的模式悄然在中国足球少年间走红。一些高年级小学生已与部分欧洲球队创建联系,通过后者试训后,可于初中毕业后申请去球队所在国留学,一边读书一边踢球,并有机会在成年后直接与当地俱乐部签约。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些年,中国政府为推进足球事业在娃娃间的普及推广付出了诸多努力。由中国教育部主导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项目自2014年底在全国全面启动以来,在扩大足球人口、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18年11月,中国已创建校园足球特色中小学2.4万余所,校园足球试点县(区)130余个,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47个……

然而,闭门造车式的发展必有其局限性,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前中国国脚郝海东曾遗憾地说:“我27岁之前都没明白真正的足球是什么,直到霍顿(来自英国的前中国队主帅)到中国,才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足球理念。所以,早接触国际先进足球理念对于现在的青少年球员非常关键。”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少年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勇敢地走出了国门,试图从小接触学习西方足球的先进经验。

有些声音对这种看起来成本过高的做法究竟能否为足球人才培育另辟蹊径存疑。换个角度想,“留学+踢球”的模式其实是中国在培养足球人才方面的一种全新探索。正如有评论指出,从长远视角看,这些孩子会是中国足球在海外的“火种”,最终即便不能走上职业道路,也不会被落下太多。

毕竟,“足球的未来在哪”这个命题,已困扰中国球迷们太久太久了。现如今,成为世界足球强国是中国人共同的目标。追逐足球梦的方式有很多种,重点不在于方式,而在于逐梦本身。如果这个梦有机会通过“远游”的曲线方式得以实现,想必中国足球少年们皆愿为之奋力一试。

根据2016年4月发布的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足球的远期目标是在2031年至2050年间成为足球一流强国。掐指一算,2031年后正是眼下这些十一二岁的留学小球员的黄金时代。以梦为马,未来可期,中国足球的“答案”可能就在这些探路少年的身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