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南滇中新区全媒体行】走进综合管廊滇中新区12亿花在“里子工程”)9月14日下午5点19分,云报集团全媒体采访组来到滇中新区嵩昆大道项目工地,记者们从路边预留的楼梯鱼贯而入,走进综合管廊内部一探究竟。离入口不远处有一栋两层楼的房子,那里就是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中心,目前正在进行装修。
滇中新区的重点道路建设非常重视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目前新区在建的哨关路、嵩昆路、空港大道中段3条重点道路的综合管廊共有25.71公里,总造价约12.39亿元。“有的路段要上跨河流,有的要下穿铁路,施工难度可见一斑。”新区规建部负责人说。
在新区建设各方各面都亟须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为什么舍得这么大手笔地投入建设“里子工程”?
这是滇中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的一个实证。因为,地下综合管廊被称作“城市良心工程”,建成后能有效避免“马路拉链”问题,架空线网入地还将释放土地资源,解决城市道路反复开挖、管线事故频繁等问题,保障城市安全,为城市发展提质。
嵩昆大道
样式
综合管廊为封闭式双舱结构
嵩昆大道即老昆曲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滇中新区未来城市主干道,全长20.4公里,主道双向8车道,辅道为双向4车道,预留轨道交通通道,地下综合管廊有7.7公里。
走进综合管廊内部可以看到,管廊为单独建造,钢筋混凝土材质,封闭式双舱结构,一个水舱,一个电舱。大的舱为2.8米宽、2.9米高,小的舱高度一样,宽度只有2.3米。
项目建设方工程技术人员介绍,将来管廊内纳入的管线将包括给水管、中水管、电力管线、通信管线以及预留管位等。管廊沿线将设投料口、参观口、通信管线引出段、电力管线引出段、防火门、集水坑等。
哨关大道
成本
建1米综合管廊约需4.82万元
目前,新区在建道路中,共有3条道路配建综合管廊。其中,嵩昆大道一期工程综合管廊长7.72公里,建安造价3.11亿元;哨关大道综合管廊长10.6公里,建安造价5.48亿元;空港大道(中段)综合管廊长7.39公里,建安造价3.8亿元。目前,3条地下综合管廊已基本完工。
总体算来,滇中新区目前在建的3条重点道路共配建地下综合管廊25.71公里,总造价12.39亿元,每米投入约4.82万元。
除了建安费用以外,建造综合管廊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工程测算显示,截至目前,空港大道中段项目综合管廊完成约6.7公里,建设期间投入劳动力约120人,各类机械约30台,施工工期约200天,与没有综合管廊的市政道路相比投入大大增加。哨关路、嵩昆路两个工程的建设公司经过测算,综合管廊建造时间约为整个项目建造时间的25%。
意义
12亿花在“里子工程”很值得
当前,滇中新区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的关键时期,各个方面对资金都是“求之若渴”。那么,新区为何还要把12亿花在“里子工程”上呢?
滇中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目标是要通过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注重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注重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使新区未来成为具有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城市新区。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作为地下空间“生命线”,是城市公共配套的重要组成部分,失控将严重影响城市运营和形象。
每当暴雨来临,因路面、区域严重积水造成生产、生活不便,人们首先诟病的往往是下水道,而称道巴黎的地下管廊能保障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经济、高效运营,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滇中新区从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综合管廊规划建设,于2016年启动了25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全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推动昆明市、曲靖市、保山市和滇中新区等在建的地下综合管廊,争取尽早实现运营,可以“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并同步制定省级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标准规范,为推进全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供技术指导”。
建设综合管廊,还可以避免“马路拉链”问题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的影响和干扰,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既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又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有效利用路下空间,减少架空线与绿化的矛盾,节约城市用地,让城市景观更美。
项目建设方负责人告诉记者,综合管廊建设的一次性投资常常高于管线独立铺设的成本。但综合管廊的成本效益比显然不能只看投入多少,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对比后,建设综合管廊对城市而言具有更加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正在建设中的哨关大道
更上一层楼
智慧综合管廊会“思考”
近日,国家住建部下发《2017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滇中新区智慧综合管廊一期工程入列国家科学技术示范(信息化类)项目。
智慧综合管廊可谓是综合管廊的“升级版”。在上述3条道路中,哨关大道和嵩昆大道综合管廊同时也是新区智慧综合管廊一期工程,合计约18.05公里。其中,哨关大道智慧综合管廊全长10.6公里,嵩昆大道一期智慧综合管廊总长约7.45公里。管廊内配套有消防系统、给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监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工程,有机器人巡检,并设置智慧管廊监控室、展示厅等,由“智慧平台”实现统一管理。
滇中新区智慧综合管廊一期采用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秉承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开放扩展、便捷维护、安全稳定的5大设计原则,以实现3大目标:一是实现综合管廊的“管理可视化、维检自动化、应急智能化、数据标准化、分析全局化、管控精准化”;二是构建建设、运维、培训、服务的完整体系,实现一体化的分析决策和综合管控;三是打造功能实用、稳定可靠、技术先进的智慧管廊示范工程,推动新区智慧城市建设。
目前,滇中新区智慧综合管廊一期工程(包括控制中心)土建部分已基本完工,正准备进行管廊内配套工程的实施。综合管廊和控制中心智能化部分的设计方案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施工图优化工作,智能化安装部分正在进行施工进场前的准备工作。
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家级智慧综合管廊示范工程,滇中新区智慧管廊建设将极大地提升综合管廊的监控水平及管理水平,改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信息技术基础和手段,提升效率、水平和能力。同时,还可促进与之相关的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区信息化的同步发展,助推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安全、便捷、高效运行,创造良好、宜居的城市居住环境。
根据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总体规划确定的年限,在2030年规划末,滇中新区嵩明-空港片区将新建综合管廊152.97公里,其中新建干线型管廊58.65公里,支线型管廊63.95公里,缆线型管廊30.74公里。
新闻助读
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智慧节能路灯点亮嵩昆大道
站在嵩昆大道一期工程主道上,看到的是宽敞笔直的路面延伸向嵩明方向,老昆曲高速公路拥挤的道路已经成为历史。中央分隔带上错落有致的绿化,道路两边智能化的节能路灯,打造出滇中新区未来城市主干道的崭新形象。
嵩昆大道是老昆曲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北起嵩四路,南至哨关路,全长20.4公里。主道为双向八车道,辅道为双向四车道,预留轨道交通通道,设置地下综合管廊,优化设计后估算总投资68.31亿元。嵩昆大道一期工程为兔耳关至军马场路段,长8.17公里,道路建设包括主体工程和地下综合管廊、排水、景观、照明等。
道路两边使用的路灯为智能化的节能路灯。据介绍,这款路灯采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电费为零。使用LED节能灯泡,通过GPS定位、通信模块连接,可以用电脑远程控制,进行后台管理,调节电灯的功率大小,零部件出现问题也会及时报警。这款新产品是第一次投入道路使用,但造价并不比传统路灯高。
据滇中新区道路建设部门相关人士透露,这款路灯“上路”之前,已经在项目建设指挥部试用了2年左右,验证其稳定性。
云报全媒体记者记者喻劲猛周凡图